拟录取≠上岸,收到拟录取后必完成的几个动作,错过直接取消资格!

2025-04-09

2025考研拟录取名单陆续公布,恭喜屏幕前成功“上岸”的你!但先别急着躺平——拟录取≠正式录取,往年曾有考生因忽视后续流程被取消资格。


本文结合招办内部提醒与学长姐血泪教训,帮你梳理从此刻到9月入学的全流程避坑指南,真正锁定上岸席位!




01

拟录取后72小时必做事项


1、确认录取


截止时间:收到调剂拟录取通知后,须在规定时间内(通常2-6小时,也有院校网传要求30分钟内)于研招网点击确认,超时视为放弃(参考2024年西安某高校34名考生因超时未确认痛失资格)。


一志愿考生:部分院校仍需在官网点击确认。


2、截图存档所有关键信息


研招网待录取通知页面、院校官网公示链接、导师确认邮件等均需截图备份,防止系统故障或信息篡改(2023年曾有考生遭遇“拟录取名单被替换”纠纷)。



02

材料提交生死线:这些证明缺一不可


1、调档函:档案流转全攻略


应届生:将调档函交本科院校,档案由学校统一寄送(务必确认档案包含党员材料、奖惩记录)。

往届生:需自行联系档案存放地(人才中心/原单位),建议使用机要通道邮寄,勿选普通快递!


2、政审表:细节决定成败


盖章单位:应届生找学院党委,往届生找户口所在地街道/单位党组织(自由职业者可尝试人才中心)。


常见雷区:

➤ 内容出现涂改需重新开具
➤ 公章模糊需补盖
➤ 手写部分用黑色签字笔(某考生因用蓝色笔被退回)


3、体检报告:小心隐性淘汰


指定医院:部分院校要求三级甲等医院(如北京大学),社区医院报告无效。


重点指标:
➤ 色盲色弱(影响艺术、医学类录取)
➤ 传染病阳性报告(需提前复查)
➤ 血压/心电图异常(建议体检前三天清淡饮食)




03

破除“躺平”幻觉,拟录取≠录取


① 资格审查不通过


拟录取后,学校会审查考生的报考资格,如学历、专业是否符合要求。若发现材料造假或不符合报考条件,直接取消资格。


建议:

- 仔细阅读招生简章,确认自己符合报考条件。  

- 确保提交的学历证明、成绩单等材料真实有效。  


② 重大违纪行为


若在拟录取后被发现存在考试作弊、学术不端等行为,学校有权取消录取资格。  


真实案例:

2019年,某考生在考研复试后因在社交平台炫耀"复试时找了关系",被举报后学校调查核实,最终取消其拟录取资格。  


建议:

- 诚信考试,不要存在侥幸心理。  

- 拟录取后谨言慎行,避免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。  


③ 延期毕业,未拿到学位证/毕业证


研究生入学时需提供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,若因挂科、论文不合格等原因延期毕业,将无法入学。  


真实案例:

2022年,某拟录取考生因本科毕业论文抄袭被查重,最终未通过答辩,无法按时拿到毕业证,导致研究生录取资格作废。  


建议:

- 认真对待本科课程和毕业论文,确保顺利毕业。  

- 若遇到特殊情况(如补考、延毕),尽快与录取院校沟通。  


学校临时调整招生计划


极少数情况下,学校可能因招生计划调整(如导师名额缩减、专业停招)而取消部分拟录取资格。  


案例:

2020年,某高校因学科调整,原拟录取的5名考生被通知无法入学,学校协助调剂至其他专业。



拟录取只是新征程的起点,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。2024年某双非逆袭985的学长曾说:“拿到通知书那刻,我在日历上标出开学日——那是我的第二个高考倒计时。” 愿你不辜负这份提前批的幸运,在秋天来临时,带着清醒的头脑与炽热的心,奔向更高处!


转发提醒战友,愿九月校园相见!
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