嫌弃各类参考书的时候,你离MTI上岸就不远了~

2025-04-24

想写一篇翻硕教材红黑榜,左思右想觉得怎么写都不合适,但转念一想,准备和大家谈谈该以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现有的翻硕参考书


总有学员会来问我:


老师,我考MTI专业,想找一套背会学完就能考试稳过的参考书,用什么比较好?是武峰的《12天突破英汉翻译》,还是李长栓的《非文学翻译》;是跟着CATTI的官方教材逐篇练习,还是拿跨考黄皮词条书认真背会?


老师的回答始终是:


各家的辅导书半斤八两,都有瑕疵,找准一本,先认真学完;随后广泛研学,等到你开始嫌弃各类参考书的时候,离上岸就不远了。


图片1.png


但凡是市面上的教材就没有不被吐槽的,编写出版的书籍总有纰漏,网上搜罗的资料遍地瑕疵。


我们在知乎、小红书和考研论坛里总是能看到吐槽某本教科书的帖子,学子们会发现这些资料并不是那么的“神”,反而会有很多疏漏,甚至是低级的错误;更是有热心网友会整理出一份份“勘误表”,让人觉得这些参考书怎么“质量这么差”。


图片2.png

看来这种迷茫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


事实的确如此,因为再精细的编辑也会有疏漏,更不要提当下鱼龙混杂的翻硕英语参考书市场环境了。


有人会觉得武峰老师的书太浅薄,李长栓教授的书太晦涩,CATTI的官方教材内容老旧,黄皮书流传最广但所受的“吐槽”也最多。


图片3.png

卖的最好的黄皮书也是挨骂最多的


那么,对于初学者来说,该如何使用这些参考书呢?


刚开始打基础的时候,不必担心“学了错的”


但凡是翻译领域数得上号的教材,都起码是经历过市场检验的。理论体系肯定是完整自洽的,题材范围也一定涵盖够广(不然出版社肯定不会通过的啦)。


这对于一名初学者来说已经完全足够,任何一本参考书都能帮助你从一名翻译小白快速入门,让你知道什么是词性变换,学会句型调整,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等等。


图片4.png


认准一本坚持学完才是正道,学的时候随时准备翻看英英词典,这里说的学完是看懂吃透,可不仅仅是刷完题目哦!


就怕大家买来一本学两章,没啥兴趣或是看不见短期成效了就再买一本学两章,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模式才是最危险的。


那么有人就会问:要是我把错的东西学进去了怎么办?


哪怕之前所学有些偏差,能力的提高会自动纠正你的语言。


大家可以回想:初中老师告诉我们原子就是最小的物质单位,但高中老师会教大家原子里面其实还有原子核和电子,原子核里还有质子中子;中学老师告诉我们负数没有办法开根号,但大学老师会教我们i的平方等于-1。


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总是渐进式的,学习翻译也是如此。


老师至今还从没见过哪个学员学了某个表述之后就将其奉为圭臬,今生今世就非该译法不用。


大家的英文水平都是逐步提高的,在这一过程中,处在更高水平上的你回头审视以往所学时必然带着批判性的眼光。哪怕先前把“标题党”学成了title party,后续某个时间点上英文越来越好的你难道不会回过味儿来,觉得这个表述好像不大对吗?


那么对的,或者说更好的译法是什么?


自己的查证与理解才是最佳准绳!


北外出来的翻译研究生都知道查证的重要性,这是李长栓老师教给每位同学的致胜法宝:某个翻译对不对好不好,自己去查一查嘛!尽信书不如无书,如今的网络资源如此丰富便捷,但凡掌握一些搜索技巧和辨识能力的同学都能找到click bait这个正确的答案。


具体的某个词汇翻译是如此,短语句式的翻译大同小异——多读外刊原文,经常动笔模仿写作,慢慢就知道什么样的措辞和句式更地道了。


同学们或许有些时候不知道若干个表述哪个更地道,针对这个问题,李长栓老师早有小妙招:放在英文搜索引擎里(现在Google用不了可以用Bing)查询,结果越多说明越常用越地道。


图片5.png

搜索时最好以expressions作为关键词


那么,这个过程大概要多久?


等到开始嫌弃各类参考书的时候,你离上岸就不远了。


快则一年,慢则两年。随着语言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,你会逐渐发现各类参考书已经慢慢跟不上自己的步伐了。你会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每一本复习资料,就是往年真题的参考译文里也可能有你觉得“这怎么这么翻译”的句子,此时的你距离上岸也就不远啦!


还记得《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》里斯内普教授当学生时的魔药课本吗?大家啥时候能做到这样,别说考研上岸了,你来教研究生都绰绰有余!


图片6.png

学习参考书,质疑参考书,超越参考书


分享